首页

美脚社区免费视频观看

时间:2025-05-24 10:28:11 作者: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通电话 浏览量:22080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

  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这里沉积了距今55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我国青藏高原本部第一个产油盆地,并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树、樟树、栾树、裂腹鱼、攀鲈鱼、水蜘蛛等动植物化石和多层古土壤、火山灰,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隆起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以及它们协同演化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

  此前,学者们利用动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等多种手段重建了伦坡拉盆地古高度演化历史,但对于盆地到达现今高度的时间争议较大,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协同演化的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来,方小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火山凝灰岩绝对年龄的限制,建立了该盆地新生代地层天然剖面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发现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即早期至少约4200万年到2600万年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600万—2000万年快速变形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介绍,伦坡拉盆地超千米钻探计划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如何隆起,高原隆起过程中环境、生态和生物的适应,以及高原隆起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科考团队正在继续向下钻探,力争实现超千米深度。未来,研究团队将融合古气候、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以及构造、沉积、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和对比验证,揭示约4000万年以来亚洲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以及油气烃源岩、干旱盐湖矿床形成过程,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模拟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油气烃源岩形成、盐湖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李刚)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优酷亮相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持续探索网络视听创作精品化

“瓶片期货有望深刻改变上下游贸易定价方式,期货价格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定价参考,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定价效率。”在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瓶片销售总经理马骋看来,瓶片期货将成为现货市场的“蓄水池”,稳定企业生产与流通,帮助上下游生产企业优化库存、降低经营成本。

60件(套)绘画作品亮相重庆 再现“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

如何将方案落实?怎么推动交旅融合建设?会上,交通运输厅公路局规划处副处长冯佳介绍,大家都在提交旅融合,到底什么才是交旅融合?其切入点就是对普通公路进行旅游化改造。他说,全省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项目将在三大示范区先行布局,这将对全省交旅融合建设起到示范性引导作用。

习近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西藏博物馆研究馆员何晓东说:“我们不断收集、整理、研究和挖掘历任驻藏大臣的相关文物史料,并通过西藏博物馆这个平台把它展示出来。实际上就是我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的抓手,也是切入点。通过文物史料来做好铸牢这项工作,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完)

全国无大范围雨雪天气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经过30多年深耕厚植,北京在孵化器运营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升级,持续引领全国创新创业升级发展,不断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为产学研融合、高精尖产业培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作出重要贡献。

四川成都:机器人登上“开学第一课”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6日在京分别会见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